随着国内工业车辆行业对电动化发展路线的日渐明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深入思考工业车辆的未来,特别是电动叉车的技术发展方向。
方向一:新能源技术
马庆丰指出,面向绿色未来,电动工业车辆在噪音、效率、保护和集成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应用新能源技术。 据了解,围绕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叉车企业都开始涉足锂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新能源叉车。特别是在锂电池叉车方面,包括比亚迪、合力、杭叉在内,国内许多叉车生产企业都推出了各自的锂电池叉车。
同样是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开始备受关注。作为一种利用氢氧电化学反应发电的新兴技术,氢燃料电池不仅发电效率高,而且副产物只有水,具有无污染、效率高、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因此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交通能源技术。
据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涛介绍,自美国科朗叉车利用液氢代替柴油,成功研制氢燃料电池叉车之后,相继已有海斯特、林德、丰田等加入氢燃料电池叉车的行列。随着燃料电池车和固定式燃料电池等逐渐普及,全球的氢消费量今后将快速增加。有机构预测,2030年以后燃料电池车价格将会大幅降低,加氢站也将不断完善,市场每5年将扩大2倍,到2045年将形成约36682.4401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不过,建设加氢站的可操作性难度非常高,除了需要较大的空间外,还要做环评、安评等一系列工作。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研发氢能源汽车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已建的数十个加氢站中,有不少采用的是合建方式。
方向二:智能化
在智能化方面,目前外资叉车企业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在叉车上安装的控制系统硬件及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平台,组成一套集成的智能化叉车车队管理系统,以起到提高叉车车队安全性,降低使用费用,改善设备维护保养,优化设备和操作人员利用率的作用。
以林德叉车为例,其推出的Connected Solutions车队管理系统囊括了多仓库管理、人员授权管理、车档管理、维保排程、绩效分析、安全管理及管理报表输出等强大功能,帮助客户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
相比之下,国内叉车企业对于智能化叉车技术的“着力点”则更多体现在对产品本身的探索上。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器公司副总经理宋文斌指出,智能工厂的出现,以及工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增加,有可能会降低对传统工业车辆的需求,这也迫使叉车生产企业必须对下一步的产品发展方向有所考虑。据了解,目前杭叉、诺力等企业已经开始进军AGV无人驾驶领域。此外,乘用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应用日趋成熟,也将为叉车智能化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
方向三:差异化
凯傲集团宝骊叉车研发与应用副总经理江福清认为,中国的工业车辆行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批量生产同质化产品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于中国电动叉车的出路,他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提升品牌价值和提供增值服务,以增强议价能力;二是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零部件差异化;四是应用差异化。其中,产品和服务创新是基础,差异化是必经之路。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动叉车研究所所长吴信丽表示,差异化有利于叉车生产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同质化。工业车辆生产企业应探索发现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重点关注细分市场,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 |